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及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人才计划(工程、项目),培养、扶持和凝聚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带动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一、科技人才计划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科技、教育和人事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启动实施了“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等,在人才培养使用、政策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初步形成了科技人才计划体系
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思路,中央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各部门各地方结合实际需求,设立了相应的科技人才计划,制定支持措施,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这些计划包括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各类创新人才,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的各个环节,涉及信息、生物、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资源环境、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
2.培养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
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通过教育培养、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广纳人才,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不断创新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支持优秀人才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千人计划”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200余人,“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819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了各类人才1513人。此外,“百人计划”累计引进2362人,“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达到3004人。2013年,我国研究与发展(R&D)人员总量为353.3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3.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科技人才计划作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小环境,在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服务和人才发展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以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和潜质为导向的人才发现评价体系正逐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的管理改革,体现了科技人才计划实施探索的重要成果,大力激发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使市场在科技人才流动和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促进了人才流动更加顺畅、有效与合理。加强对科技人才服务模式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为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知识更新、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活动等搭建了更为完善的活动平台。同时,按照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规律,推动出台了财税金融、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措施,为人才发展提供生活便利与保障等。
4.为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通过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的实施和培养,在我国基础前沿领域、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关键岗位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才,承担着国家、行业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例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负责人94%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发挥骨干作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有84位获得国家和世界级主要科研奖项。科技人才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改善民生等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6万件,约76%的科技人才直接在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中发挥作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二、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人才计划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需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科技人才计划要更好发挥培养人才的功能和改革“试验田”的先行先试作用,在用好、吸引、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用好人才。
1.需要更多高端和急需紧缺人才
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105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强,顶尖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重点领域人才处在“紧缺期”。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领域的关键零部件、新材料、装备依赖进口,迫切需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科技人才计划要重点支持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前瞻性研究的人才,加大对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能源资源、医药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和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需要大幅度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水平
当前,科技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创新组织的专业化、创新服务的网络化、创新资源的全球化、创新活动的协同化正成为创新发展的新趋势,迫切需要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从项目研发向提升创新能力转变,着力增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能动性的创新要素,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持续创新的根本力量。科技人才计划是科技计划项目培养人才的必要补充,以具有相当科研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人才为培养重点,通过赋予科研自主权、落实激励政策等方式,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鼓励人才潜心研究,创造原始成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实践证明,通过专门的人才计划支持人才发展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例如,欧盟的玛丽居里行动计划、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员计划、加拿大优秀首席研究员计划、瑞典的未来研究领军人才计划等,都注重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在职业生涯各阶段衔接顺畅,培养了大批顶尖科学家和青年后备人才。
3.需要在局部先行先试各项前沿性政策
科技人才计划逐步营造适应各类科技人才成长的小环境,探索相关前沿性政策措施。通过科技人才计划的实施,试行专门针对人才发展的支持政策。如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科技人才计划的小环境,探索针对少数高端人才的改革举措。如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顶尖科学家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保证其潜心研究、深入探索。通过科技人才计划对涉及面广、探索性强的政策措施进行试点。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股权、收益权或期权等奖励,激励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4.需要更好地实现国家在人才使用中的动员功能
通过人才计划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形成科技人才库和智力库。发挥好科技人才在战略规划制定、技术方向凝练和创新决策中的支撑作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疾病防治、重点产业技术攻关等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支持科技人才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克科学难题,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更好地实施科技人才计划需要深化改革
根据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工作思路,集成各方面资源,统筹推进科技人才计划(工程、项目)实施,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科技人才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为科技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加强科技人才计划的统筹协调与管理
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种科技人才资源,统筹中央、部门、地方和单位的创新资源,加强集成和有机衔接,调整优化科技人才计划(工程、项目),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研究提出人才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人才专项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机制等。三是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技人才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分散、交叉和重复。四是加强对科技人才计划实施的绩效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估,组织开展实施过程的评估,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创新科技人才计划实施机制
一是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科技人才建立分类评价标准,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既注重已取得的成果,又看重未来发展潜力。二是支持科技人才潜心研究,自由选题,扩大科研人员创新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科研管理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三是探索更加直接有效的“人才、项目、基地”相结合的模式,在承担国家重要科研任务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建立更加便捷有效的计划立项“绿色通道”,对于入选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的科技人才或团队给予科技计划项目的任务支持,并向其无条件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四是鼓励青年人才“奇思妙想”,探索青年科技人员潜力发现、早期职业扶持、成长路径设计等管理措施、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予启动资金、科研条件、团队支撑、民主环境和导师指导等多方位扶持与锻炼措施。
3.强化科技人才计划专项经费投入
一是加大支持科技人才成长的经费比例,对从事基础和公益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给予基本科研业务费充分稳定、长期支持,重点支持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二是以中央财政专项投入为引导,鼓励部门、地方、用人单位、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三是给予科技人才专项经费使用自主权,用于入选人才和团队开展自主选题、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不受经费科目限制,使用更加灵活,避免科研经费使用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四是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监管,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和掌握人才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不定期进行巡查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合理有效。
4.加强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创新服务内容,把服务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入选人才的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及时了解人才需求,为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知识更新、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活动等搭建平台。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科技人才计划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人才服务机构及团队的支持。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技术开发、创业辅导、信息服务、投融资对接、试点示范等服务方式。四是做好人才宣传工作,及时挖掘宣传先进人物和优秀团队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科技人才计划和人才的社会影响力。